
以往的手提电脑,毕竟受机身设计所限,所以轻薄型机款主打轻薄易携长电量,但效能相对会较一般,通常以文书工作为主;如果想追求效能,笔电难免会比较笨重一点,因为需要足够机身空间,令笔电高效运作时可作有效散热。不过近年随著散热技术有不少突破,令内建独显的笔电也可做得轻薄,Samsung 最近推出的 Galaxy Book3 Ultra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。不过实际使用起来又是否真的如官方所言,执相做图剪片都无问题?就让 Edward 为大家详细测试一下吧。Samsung 今次推出的 Galaxy Book3 Ultra,重点是既有独显效能,但同时拥有相对轻薄的设计,诚然 Book3 Ultra 的机身厚度及重量分别只有 16.5mm 及 1.79kg,以一部 16 吋而且内建独显的笔电来说,确实是颇为轻薄,这个重量即使外携使用亦算轻松。另外,机身采用全金属物料制造,而且采用炭黑色设计,有型之余手感十分硬净扎实,外携使用亦相对较安心。不过机边采用较 sharp cut 直角设计,拿在手上时会有一点点界手感,而且机身金属颇容易黏上指纹或油渍,清洁上亦不算容易,对于追求机身整洁的用家就要留意这一点了。

▲这就是 Samsung 最新推出的 Galaxy Book3 Ultra,采用传统笔电设计。

▲采用炭黑色机面,设计偏向简约路线。而且机身采用金属物料,十分硬净,不过就容易黏上指纹或油渍,而且不易清洁。

▲机身算薄,笔者拿来 S23 Ultra 来比一比,看到机身厚度大约是 2 部 S23 Ultra 左右。

▲而且重量只有 1.79kg,以一部 16 吋主打效能的笔电来说算轻身,外携使用亦算方便。

▲荧幕顶部设有 1080p 镜头,方便用家与别人进行视像会议。

▲另外如果在设定中开启了 Studio mode,就可以在进行视像会议时操控脸部特效、调校背景效果及其他与视讯有关的功能。

▲另外用家亦可以在不用 webcam 时,在设定中将摄影机及咪高峰关闭,以保障私隐。

▲预载了 Windows 11 家用版作业系统。

▲亦内建了不少 Samsung 自家功能,例如:Samsung 的自家语音助手 Bixby。Book3 Ultra 作为轻薄与效能兼备的机款,它的主打客群主要是创作用家(Creator PC User),这些用家主要是摄影师、剪片人员等,平常会以笔电执相做图剪片,所以荧幕质素十分重要。而 Book3 Ultra 就内建了 16 吋 2880 x 1800 3K 解像度的 Dynamic AMOLED 2X 荧幕,官方表示拥有 120% DCI-P3 色域,而且拥有 120Hz 荧幕更新率,这个荧幕硬件配置,看起来已十分强劲。而实际使用上,笔者觉得表现确实十分不错,一来采用 OLED 材质,不但颜色鲜艳,而且清晰锐利,笔者亦尝试以专业荧幕测试工具 Spyder 5 测试,虽然 P3 色域未如官方所言去到 120%,但亦达到 97%,以轻薄笔电来说算高;而创作用家较重视的 AdobeRGB 色域,Book3 Ultra 的荧幕亦达到 100%。换言之,Book3 Ultra 的荧幕确实能很大程度上将本身的颜色准确在荧幕上还原出来。另外,由于荧幕是采用 OLED 材质,亦能做到暗位显示更多细节的优点,对于以执相剪片工作为主的用家,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。总括来说,Book3 Ultra 的荧幕显示质素确实近乎达到专业级的水平,创作用家应该也会十分满意。唯一是它采用了镜面荧幕,由于比较容易反光,所以长时间浏览双眼会较易感疲倦,但如果要做到高亮度广色彩,又似乎只有镜面荧幕较易做到,所以只能说「有辣有唔辣」了。

▲Book3 Ultra 内建了 16 吋 Dynamic AMOLED 2X 荧幕。

▲由于采用传统笔电设计,所以荧幕最多只能打开到上图这个角度。

▲为了迁就机身轻薄设计,所以荧幕亦做得十分薄身。

▲荧幕边框亦十分幼,提供颇高的屏占比。

▲解像度为 2880 x 1800 3K。

▲荧幕更新率方面,用家可以锁死使用 60Hz 或 120Hz,亦可设定为 Dynamic,系统会按需要在两者之间选用,使用此设定会令笔电比较省电。

▲荧幕支援 HDR+ 格式。

▲此外,官方表示 Book3 Ultra 的荧幕支援 120% DCI-P3 色域。

▲荧幕显示质素十分不错,用来浏览文件或网页,文字显示十分清晰锐利。

▲用来浏览一般 1080p YouTube 影片,效果亦十分不错,不过颜色比较偏向鲜艳风格。

▲用来浏览相片,黑白位亦做得十分鲜明,显示效果十分细致。

▲用来剪片,颜色呈现出来亦算不错。

▲为了准确测试 Book3 Ultra 的荧幕是否适合专门执相剪片的创作用家使用,笔者使用了专业荧幕测试工具 Spyder 5 测试 Book3 Ultra 荧幕的色域及色准。

▲从上图色域测试大家可以见到,虽然 Book3 Ultra 的荧幕并未去到如官方所言的 120% DCI-P3 色域,但也达到 97%,表现已算十分不错;至于创作用家比较重视的 AdobeRGB 色域就达到 100%,亦印证了为何笔者之前所说,Book3 Ultra 可将相片或影片的真实颜色呈现出来的说法。

▲之后再以 Spyder 5 测试 Book3 Ultra 的白平衡数值,结果如上图所示获得 6583K 的结果,与日光的 6500K 十分接近,由此可见 Book3 Ultra 荧幕的色准亦十分高,无论色准还是色域都达到接近专业级的水准。

▲另外,由于采用了 AMOLED 材质荧幕,所以从侧面看荧幕显示水平亦未见下降。不过要留意的是荧幕采用了镜面设计,比较容易反光,长时间浏览内容双眼会容易感到疲倦。

▲音效方面,Book3 Ultra 内建了 4 个喇叭单元。

▲喇叭经音响名厂 AKG 调音。

▲另外亦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。

▲笔者以 Top Gun 2 Maverick 作测试,发现人声表现不错十分清晰,但低音表现只属一般,只是轻微听到而已,整体表现属于中等水平。除了荧幕外,如果要能做到执相甚至剪 4K 片都可以,笔电本身都要具备一定效能。Samsung 今次推出的 Book3 Ultra 就确实做到这一点,笔者手上测试的机款,除了处理器用上最新第 13 代的 Intel Core i7 – 13700H 处理器外,亦内建了 NVIDIA GeForce RTX 4050 独显,加上 16GB LPDDR5 RAM 及 1TB NVMe SSD,在轻薄笔电来说配置已是十分高。而笔者使用不同的效能测试软件测试它的表现,亦确实有十分不俗的结果,虽然得分未至于去到十分高,但这个表现一般执相剪片已够用。笔者亦试过在 Book3 Ultra 上以 Adobe Premiere Pro 进行一段 2 分半钟左右的 4K 影片渲染(rendering),1 分钟不用已完成整个过程。由此可见,Book3 Ultra 确实可以在创作用家日常工作上帮到手。不过如果用来打机,笔者手上测试机只是采用 RTX 4050 独显,就似乎不太够力了(当然不追求高画质是没有问题的),如果大家想打机都无问题,建议入手较高规格(i9 处理器及 RTX 4070 独显)的 Book3 Ultra,表现会更加理想。

▲硬件配置方面,笔者测试的 Book3 Ultra 版本内建了最新第 13 代 Intel Core i7 – 13700H 处理器、16GB LPDDR5 RAM 及 NVIDIA GeForce RTX 4050 独显。另外如果觉得不够用,Book3 Ultra 还有另一个较高阶的版本,采用了 Core i9 处理器及 RTX 4070 独显。

▲笔者先以 Geekbench 5 测试处理器表现,结果单核及多核运算分别获得 1,806 分及 11,578 分,表现以轻薄机来说算是理想。

▲笔者再用 3DMark 的 Time Spy 及 Time Spy Extreme 测试在 DirectX 12 下,Book3 Ultra 运作一般游戏及 4K 游戏的表现,结果分别获得 5,416 分及 2,610 分,由此可见如果一般画质,Book3 Ultra 仍算应付得到(但并非理想),但如果是高画质,Book3 Ultra 就只能勉强应付了。

▲笔者再以 PCMark 10 及 Geekbench – OpenCL 测试 Book3 Ultra 的整体系统效能表现,结果分别获得 6,579 分及 79,463 分,由此可见 Book3 Ultra 在一般使用情况下,效能上是应付自如,即使要处理需要较耗资源的工作,例如:执相、剪片等,效能上亦绰绰有余。

▲笔者再以 Geekbench – Vulkan 测试 Book3 Ultra,只获得 19,335 分,由此再次印证用来工作上使用 Book3 Ultra 是够力的,但如果用来打机就有点勉强了。

▲笔者再以 CrystalDiskMark 测试 Book3 Ultra 的内置 SSD 表现,结果读取及写入速度分别录得 6874.06MB/s 及 4922.18MB/s,由此可见属于 UFS 3.1 级数。

▲为了测试 Book3 Ultra 是否真的适合创作用家使用,笔者就以 Adobe Premiere Pro 进行一段约 2 分半钟的 4K 影片渲染(rendering),看看需要使用多少时间。

▲结果整个渲染过程十分流畅,亦只是用了 49 秒左右的时间就完成工作,由此可见以 Book3 Ultra 剪片确实十分好用。

▲至于打机表现方面,笔者使用了两款游戏作测试,由先使用《Gears 5》测试,大家可以见到笔者使用一般画质,在静态场合帧率也只有 77.1fps,虽然亦属畅顺,但不算十分理想。

▲笔者再在 Book3 Ultra 上玩《Total War: Three Kingdoms》,并将画质调至最高,在这款较为静态的即时战略游戏上,帧率也只有 25fps 左右,由此可见 Book3 Ultra 只适合用来进行执相、剪片等工作,打机真的不太适合。

▲不过散热方面,Book3 Ultra 的表现就算是不错,即使在高效能运作情况下,机身也不觉有明显发热情况。至于操控方面,Book3 Ultra 内建了 16 吋笔电的全尺寸键盘,更难得的是它的机身体积不算大,但也内建了数字键盘,确实是十分难得。但可能因为要迁就机身不会做得太大,所以键盘按键布局与一般全尺寸键盘有点不太相同,尤其明显的是方向键及数字键盘,而字母按键亦整体向左移了少许,所以使用上初上手是要一点时间适应。至于键盘的使用手感,Book3 Ultra 的键盘按键采用了正方形的独立按键设计,按打面积及键距是十分足够的,不过它的键程就只是一般,笔者试过打一段时间文字,已感到少许不舒适感,如果再打长时间一点,手指应该会容易感到酸痛,所以 Book3 Ultra 键盘的体验其实只是一般。相对键盘,Book3 Ultra 的触控板设计就比较理想,面积比上代 Book2 Pro 大了 39%,笔者试过无论是一般操控、以手势放大缩细图片或内容、甚至以多达 4 只手指进行多手指系统操控也十分舒服容易,按下去的所需力度亦适中,使用上体验十分不错。另外,触控板也迁就字母键盘移至较接近机身左方的位置,令大家打字时手腕不会误触,这个设计亦值得一赞。

▲至于键盘方面,Book3 Ultra 采用了 16 吋笔电的全尺寸键盘设计。

▲机身体积不算大,但仍然内建了数字键盘。

▲不过按键大细及布局与一般笔电相比有点不同,使用上要少许时间适应。

▲按键采用正方设计,而且按打面积算够大。

▲不过键程较浅,长时间打字指头会容易感到酸痛。

▲键盘顶部亦设有一系列功能键,亦设有背光功能。

▲而在右上角的按键,除了是开关键外,亦内建了指纹辨识器,笔者试用过反应十分敏捷。

▲至于触控板方面,比上代 Book2 Pro 大了不少,笔者拿来 S23 Ultra 来比较,大家就见到它确实十分大。

▲无论是以双指放大缩细内容,或者甚至以 4 手指进行系统多手指操控都十分轻松。

▲另外,触控板稍微向机身左侧移动,令大家打字时手腕不会误触触控板,设计上有心思。最后端子方面,Book3 Ultra 虽然采用轻薄设计,但仍然十分齐全,除了拥有传统的 USB 3.2 Type-A 端子外,亦设有支援 Thunderbolt 4 的 USB-C 插槽,甚至内建了 HDMI 2.0 输出端子,令用家即使外携使用,要接驳周边产品或显示亦十分方便,唯一可惜的是它内建的读卡器只支援读取 microSD 记忆卡,而非创作用家常用的 SD 记忆卡,始终要使用外置读卡器,比较麻烦。此外,它内建了 76Wh 锂离子电池,笔者试用过在一般使用及平衡效能模式情况下,要连续用上 8 小时以上问题也不算大,即使没电,随机附送的充电器的电压输出亦达 100W,可快速为 Book3 Ultra 回电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如果大家嫌附送的快充火牛太大,其实 Book3 Ultra 亦支援以一般支援快充的手机充电器充电,体积大大缩细而且可一牛两用,令外携使用方便得多。

▲介面上,Book3 Ultra 内建了 1 个 USB 3.2 Type-A 端子、2 个支援 Thunderbolt 4 技术的 USB-C 端子、1 个 HDMI 2.0 端子及 3.5mm 复合传输埠,十分齐全。可惜的是内置读卡器只支援 microSD,而非创作用家较常用的 SD 记忆卡。

▲另外,用家在设定中亦可开启 USB charging,这样即使关上电脑,也可以将流动装置接驳电脑进行充电。

▲随机附送的充电火牛体积较大,但就支援 100W 电压输出,可为 Book3 Ultra 快速回电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实一般支援快速充电的手机充电火牛亦可用来为 Book3 Ultra 充电,只是速度会慢一点而已,但外出使用时就不用带体积笨重的电脑充电火牛,而且一牛二用,比较方便。

▲至于内置软件方面,Book3 Ultra 亦内建了 Galaxy Book Experience 平台,可以直接启动不同的 Samsung 自家软件。

▲另外配合 Link to Windows 功能,更可以在电脑直接浏览手机内的相片、讯息及来电纪录,甚至可以在电脑串流运作手机程式,不过画质就只属一般。

▲其实 Book3 Ultra 亦有内建自家的 Samsung Studio Plus 剪片软件,如果想进行简单影片剪接,这个软件都够用了。总括而言,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Book3 Ultra,可说是一部效能与轻薄设计兼备的创作用家利器,毕竟拥有独显,机身又只有 1.7kg 左右,令用家可以随时随地执相剪片,尤其是对于摄影师、剪片工作人员来说,是不可多得的外携工作最佳伙伴,加上荧幕质素十分高,使用时间又够长,整体表现都是十分优异。但它的定价偏高,相信是不少人决定是否入手时的最大门槛吧?